TRIP鋼的強塑化機理

  TRIP鋼最先由V·F·Zackay發現并命名的,是通過相變誘導塑性效應而使鋼板中殘余奧氏體在塑性變形作用下誘發馬氏體形核,引入相變強化和塑性增長機制,提高鋼板的強度和韌性。是近些年為滿足汽車工業對高強度、高塑性新型鋼板的需求而開發的。各類TRIP鋼的強塑化機理是:

  1、F-TRIP鋼

  對于鐵素體-殘余奧氏體型的F-TRIP鋼,一般都含有10%左右彌散分布的顆粒狀、亞穩態的殘余奧氏體島,其穩定性取決于殘余奧氏體內的碳含量。在塑性應變過程中,這些殘余奧氏體會發生馬氏體相變,提高了鋼基體的應變硬化能力(應變硬化指數n值)、均勻塑性應變能力(均勻伸長率)、抗拉強度、總伸長率和強塑積。

  這種相變誘導塑性TRIP作用對應變硬化能力的貢獻,一方面是隨著殘余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相的百分比而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殘余奧氏體晶粒周圍的相變馬氏體應變所引起的附加塑性流動產生的。

  2、M-TRIP鋼構件

  對于馬氏體-殘余奧氏體型的M-TRIP鋼(即Q-P鋼),基體的強塑化機理,除了殘余奧氏體向馬氏體相變機制以外,還有殘余奧氏體的位錯吸收DARA效應,即在鋼板的均勻塑性應變范圍內,殘余奧氏體可以從相鄰的板條狀馬氏體連續地大量吸收位錯,并不斷發生馬氏體相變,直到斷裂前全部轉變為馬氏體。

  3、B-TRIP鋼構件

  對于貝氏體-殘余奧氏體型的B-TRIP鋼,基體的強塑化主要是為滿足中柱和座椅框架等構件的成形性能要求,提高汽車板的拉伸翻邊性能和擴孔率λ,因此需要獲得均勻細小的顯微組織以消除微觀應力集中。

  一般在鐵素體型F-TRIP鋼的基礎上添加微量Nb以改善貝氏體型B-TRIP鋼晶粒組織。由于晶粒尺寸細化,間接加速了相變,導致形成先共析鐵素體和上貝氏體,使板條狀貝氏體變為顆粒狀,殘余奧氏體由板條狀變為團塊狀,滲碳體數量減少,提供了更多的碳用于穩定殘余奧氏體,使殘余奧氏體含量增加、穩定性提高。此外,由于組織均勻細化,還改善了鋼板的均勻伸長率和總伸長率。

更多相關信息:
JFE高強度鋼板
迪林格高強度鋼板
JFE耐磨鋼板
迪林格耐磨鋼板